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于2013年11月9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 来自北京地区高校的57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我院英语系张昱乾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赛。复赛中,张昱乾同学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别出心裁的设计取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顺利进入决赛。决赛共有10名选手,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决赛中,张昱乾同学以独到的演讲内容、睿智的思辨方法、稳重的舞台风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再次受到9位评委的一致好评,以93.36分的成绩荣获冠军。张昱乾同学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地区有如此出色表现,显示出我院学生英语演讲所具备的雄厚实力,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 现特向张昱乾同学和英语系赫迎红、许宏晨以及英语演讲训练团队的其他指导教师表示热烈祝贺,为向演讲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教师及学院相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2013-11-29经外交部批准,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Trilateral Cooperation Studies Center,TCSC)于2013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并在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出席仪式的有来自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外交部亚洲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代表。 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常务副院长秦亚青、副院长江瑞平出席仪式。院长赵进军、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岩谷滋雄和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洪亮分别致辞,并共同为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揭牌。 赵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外交学院一直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的二轨智库合作,我院东亚研究中心是“东亚思想库网络(10+3)”和“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10+1)”的国家协调单位,在二轨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成立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可以说是开启了三边二轨合作的一个新渠道。作为首家由官方认可的专门从事中日韩三国合作研究的学术机构,该中心不仅将引领和协调中国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活动,还将与日韩相关智库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常规性研究与交流,为三国间的官产学媒对话搭建二轨平台,并在深入合作研究的基础上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建言献策,为推进三边及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贡献智慧。我院将利用好这一新的平台,一如既往地为进一步深化中日韩三边合作贡献力量。 洪亮副司长对外交学院以及东亚研究中心多年来在推动区域合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对东亚发展合作趋势和需要的准确理解,必将带动国内外更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关注中日韩合作,为合作深入发展出更多主意、想更好办法,为三国合作迈上新台阶做出贡献。洪亮副司长还对中心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希望和要求。他指出,希望中心成立后,一要作好中日韩合作的智囊团,就合作相关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二要作好中日韩合作学术研究的领军人,与国内外三国合作相关智库建立广泛联系,推动建立中日韩合作研究智库网络;三要作好中日韩合作的沟通桥梁,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介三国合作进展,并及时向三国政府反馈各界对合作的期望和要求;四要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建立良好的联系,为秘书处有关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岩谷滋雄秘书长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相信外交学院能够办好这一中心,为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及三边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岩谷滋雄还回答了学生提问。 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与会代表也对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期待今后与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进程。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10月17日,第三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10/17/nw.D110000renmrb_20131017_12-03.htm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10/16/nw.D110000gmrb_20131016_7-08.htm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17/c_125550666.htm
2013-10-282013年10月17日下午2:00,全国人大办公厅外事局李小彬局长和汤涧处长来我院做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宣传介绍会,赵进军院长在展览路校区138接待室会见了两位来宾。 会谈中,李小彬局长向赵院长详细地介绍了2014年的招录计划,并对外交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肯定,表示非常重视外交学院毕业生生源。赵院长对李局长及汤处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他们给学院毕业生带来就业岗位表示感谢。此外,他们还就合格的外交外事干部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进行了探讨。 随后,李局长和汤处长前往419报告厅向毕业生详细介绍全国人大办公厅外事局招录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回答毕业生的提问。
2013-10-282013年10月17日下午2:00,全国人大办公厅外事局李小彬局长和汤涧处长来我院做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宣传介绍会,赵进军院长在展览路校区138接待室会见了两位来宾。 会谈中,李小彬局长向赵院长详细地介绍了2014年的招录计划,并对外交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肯定,表示非常重视外交学院毕业生生源。赵院长对李局长及汤处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他们给学院毕业生带来就业岗位表示感谢。此外,他们还就合格的外交外事干部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进行了探讨。 随后,李局长和汤处长前往419报告厅向毕业生详细介绍全国人大办公厅外事局招录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回答毕业生的提问。
2013-10-28为进一步促进我院与驻华使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驻华使节的身体健康水平,丰富驻华使节的业余文化生活,我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共同主办的“驻华使馆武术嘉年华”系列活动之“驻华使馆武术一家亲”于2013年10月13日下午在沙河新校区礼堂举行。多国驻华大使、参赞及其家人与来自各界的武术爱好者一道受邀参加,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出席此次活动的驻华使节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驻华大使博里斯拉夫·马里奇(Mr.Borislav Maric)、夫人及女儿;菲律宾驻华大使艾尔琳达·巴西里奥(Mrs.Erlinda F. Basilio)及一秘罗仁(Mrs.Rhenita B. Rodriguez);比利时使馆公使衔参赞范睿可(Mr.Rik Van Droogenbroeck)、夫人及两个孩子;匈牙利使馆一秘宋妮雅(Mrs.Szonja Andrea Buslig)、丈夫及三个孩子;沙特阿拉伯使馆一秘赛阿德·艾斯玛利(Mr.Saad Nasser Alasmari)和夫人;保加利亚使馆二秘克拉希米尔·迪米特洛夫(Mr.Krassimire Dimitrov)和夫人;坦桑尼亚使馆二秘何赛(Mr.Ngaiza)。此外,土耳其国家武术协会主席阿卜杜拉曼及其夫人和四个孩子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我院五名外教和留学生也一同参加。 出席此次活动的中方嘉宾有:前中国驻瑞典大使吕凤鼎、前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鲁培新、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北京国际体育交流促进会会长张耀荣、中国武术协会办公室主任冯宏芳、北京武术协会副主席邢登江、北京武术协会副秘书长翟京云、著名太极拳家黄康辉、著名太极拳家王建华、北京师范大学武术教研室主任杜晓红、著名武术教练马一峰、外交学院外事办公室主任童新、外交学院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等。 活动开始后,前中国驻瑞典大使吕凤鼎先生首先致辞。他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纽带;今年6月19日,外交学院举办了“驻华使馆武术嘉年华“的启动仪式,活动非常成功,得到了参会驻华大使和文化参赞们的高度评价;6月30日至8月4日,外交学院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还举行了驻华使馆外交官武术体验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此次通过举办“驻华使馆武术一家亲”活动,能够弘扬武术精神,增进友好往来和相互合作;最后,祝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之后,来自各界的嘉宾与同学上演了一组精彩的武术表演。《舞狮》、《开元》、《武侠》等节目让观众大开眼界,掌声不断。在《象形拳》、《武魂》等节目中,演员轻盈的身姿、飘逸的动作,让台下的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发出阵阵惊叹。同学们扎实出色的功夫,让场内的热烈气氛不断攀升,观众们凝神屏息地观看,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演出最后,土耳其国家武术协会主席阿卜杜拉曼先生五岁的小女儿上台表演,一招一式均有板有眼,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精彩的武术表演后,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先生为参与表演的各国外交官和留学生们颁发了武术段位证书和表演证书,增强了活动的仪式感,也很好地激励了外国朋友的习武热情。 陈国荣副主席在颁发证书后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从外交的角度,练完武术的人对中国友好,这在世界上是公认的,因为他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更能理解中国的一些做法。把使馆的大使、参赞和家人请过来一起交流,增加沟通,从这个角度来讲,外交学院做了一件好事。” 活动的另一个高潮出现在尾声,在外交学院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的带领下,各国使节及其家人纷纷受邀上台一同练起太极拳法。尽管招式还略显生疏、动作还不够标准,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欢快的笑声在人群中久久荡漾。 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供稿)
2013-10-242013年9月28日下午,我校优秀毕业生代表一行共25人在研究生部辅导员刘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外交部进行参观交流。经过近40分钟的车程,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雄伟庄严的外交部。 此行参观的第一站便是外交部新闻发布厅——蓝厅。新发布厅位于外交部南楼三层,发布厅内最显著的标志是高5米、宽6米的蓝色巨幅背景板,背景板上镶嵌着白色世界地图轮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英文字样,寓意“胸怀中国,放眼世界”。正是在这里,中国外交部为国发声、为民立言,向世界传达中国政府权威的声音,阐述中国的立场。入座后,外交部干部司考试录用职称处张海涛处长向我们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安排:观看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录片、宣讲、参观、交流互动、合影留念。 在第一个环节中,一段5分钟短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的成就,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祖国的外交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日益深化,同主要大国的协调合作全面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实力不断上升,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挑战,我国更是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和作用持续上升,深入开展对外交往,增进理解与友谊。大力开展领事保护与服务,坚定维护海外利益。这段短片,让我们有机会更加全面、真实和立体的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外交外事人员的忠诚奉献。如习主席所言,外交官是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服务,外交官的工作需要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忠诚,需要高度的奉献与坚守。 在第二个环节中,外交部干部司孙祥华参赞向同学们介绍了外交工作情况,外交部的人才培养以及成为一名合格外交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等。其间,孙参赞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十年前一位老大使的离任报告中的一句话,令我不能忘怀:‘这辈子当外交官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我无怨无悔,如果还有一次生命,我还愿意当中国的外交官’。”他时常回想这段话勉励自己。在谈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时,孙参赞用简洁的数十字向我们提出了如下要求:靠得住,有本事,能合作,肯奉献,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孙参赞的一席话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们从孙参赞的讲话中深切感受到了一位资深外交官对祖国外交事业无比的热爱和对我们青年人殷切的期望。随后,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孙宁副处长介绍了翻译室的主要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培训体系等。孙宁副处长用“湖面的天鹅”来形容翻译室同仁们的工作。我们在各大重要国际场合见到他们的身影,毫无迟疑的为国家领导人提供最精准的翻译,犹如湖面优雅的天鹅,殊不知,在这背后日日夜夜勤奋的付出,犹如水下毫不松懈奋力划水的红掌。经孙处长的介绍,我们对“翻译国家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他们的工作充满敬意。 紧接着,同学们分两批次参观了新中国外交历程图片文献展。展览以编年图片纪实的形式还原了新中国外交历程中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宝贵的历史图片记录下每一个重大的时刻,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文本、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到奥运外交,从中美关系到海外撤侨等,这些重大历史时刻仿佛发生在昨日,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各校代表井然有序的参观、积极提问,同学们从中增长了见识,对新中国外交历史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结束参观后,新闻司的两位青年业务骨干李科、金旻旼同我们进行了愉快的互动交流。他们介绍了新闻司的职能、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外交人员应具备的时代性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参与感。上海姑娘金旻旼入部8年,她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大学生向一名外交官转变的亲身经历。她见证和参与了博鳌亚洲论坛、G20峰会、十七大、两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工作的筹备和开展,2009年到2011年,她亲历了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关系从谷底到逐渐抬头至最终回暖时胡锦涛主席对加拿大的正式访问。外交小灵通微博、微信平台的开设,外交服务站的广播播音员的角色,她亲历了种种,个中辛苦自不必多说,但更多的是与喜悦,与众外交部同仁一同参与和书写外交事业历史的成就感。 交流互动中,同学们也就如何报考外交部各个方向,考试流程、面试调剂等问题进行了咨询,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干部司的领导都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同时,我院同学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受到了各位领导的赞许。会后,同学们分批次在蓝厅前合影留念。 下午17时许,我们结束了此次外交部之行。回程的路上,同学们畅想未来外交部的工作,也更加坚定了报考外交部的志愿,外交官们的忠诚、奉献与团结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同学。同时,我们深知,想要投身外交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充分准备,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争光!
2013-10-112013年9月23日,外交学院沙河校区体育中心正式运行。这标志着我院沙河校区一期工程的所有设施已经全部正常投入使用 。 沙河校区体育中心是我院新增设的体育运动设施。室内体育馆是外交学院教学和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由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和室内游泳馆组成。 科学的管理是体育中心正常运行的关键。尤其是游泳馆,运行成本较大、安全责任较重,管理最为复杂。 中午11:30,院领导秦亚青书记、郑启荣副院长、江瑞平副院长、徐赤宇院长助理以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一起检查了体育中心开放的准备情况,向相关工作人员询问一些关于收费、运行和安全保障问题,并一再叮嘱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极其重视并制定严密的保障方案。 下午13:30,游泳馆正式接待学生和教职工深水测试。截止到下午18:30,共有50人进行了测试,其中学生39人;教职工10 人;留学生1人。 沙河校区体育中心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和网球场将以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面向学生和教职工开放。
2013-10-112013年9月13日下午,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在我院展览路校区会见了法国国民议会前议长阿夸耶(Bernard ACCOYER)、法国大使馆政务参赞贝家宝(Thierry BERTHELOT)等法国客人,外办主任童新参加会见。 阿夸耶一行抵达时,赵院长在主楼前迎接。双方在陈毅元帅铜像前合影。 随后,双方在会客室愉快交谈。 赵院长首先对阿夸耶再次访问外交学院表示欢迎。阿夸耶表示非常高兴再来外交学院与老朋友见面,他回顾了与赵院长的友谊,并介绍了法国目前高等教育以合并为特色的改革情况。赵院长简要介绍了我院昌平新校园投入使用及小规模特色办学模式等情况。阿夸耶对外交学院优质生源和教学质量表示印象深刻。赵院长邀请阿夸耶下次来华时参观我院沙河新校区,并与学生们座谈。阿夸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说明年1月将举行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他争取届时再访学院。 会见后,赵院长还陪同法国客人在学院新设的咖啡厅小坐品尝咖啡。阿夸耶称赞咖啡厅环境优美、服务很好,令人愉悦。
2013-09-162013年9月12日下午,外交学院在沙河新校区操场举行了2013年度学生军训闭营仪式。出席闭营仪式的院领导有:赵进军院长,秦亚青书记,郑启荣副院长,江瑞平副院长,徐赤宇院长助理。部分处室领导和各系书记老师陪同参加闭营仪式。 参加2013年军训的2012、2013级本科学生接受了院长检阅,并进行了方队分列式、擒体拳、匕首操及军体拳等训练科目的汇报表演。同学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动作有力,展现了优秀的军训成果,体现了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观后,院领导和老师们对军训取得的圆满成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称赞。
2013-09-162013年9月12日上午,外交学院在沙河新校区礼堂举行2013—2014学年开学典礼暨庆祝教师节大会。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张书记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深刻变化和调整中的世界形势,对学院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并勉励同学们珍惜宝贵青春年华,珍重父母、老师和亲人的期望,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好各项学习任务,使大学时光成为自己思想成熟、知识充实、能力提升的重要人生阶段。 赵院长代表学院党委发表讲话,他表示全院师生员工将认真领会张书记讲话,以抓好教学和取得优异学业成绩的实际行动,感谢外交部对我院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连接起来,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代表、老生代表、新生代表也分别在会上发言。 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明、干部司司长吕凡、办公厅副主任朱立英、行政司副司长郭武、财务司副司长胡银全、机关党委副书记宋扬、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磊。 大会由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主持。
2013-09-162013年9月3日上午,我院2013级本科新生与2013级研究生相聚新校区大礼堂,参加外交学院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会。院党委书记秦亚青出席报告会,学生处处长张志军老师主持会议。秦书记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自己对新生同学的寄语和期望。 秦书记面对几百名新生,打开话匣,敞开心扉,主要围绕道德和文章两个方面分享自己的感受。忠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索马里大使的临危受命,德国人在我国偏远地方给予孩子们温暖的关怀,秦书记用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了他眼中道德的至高无上。培养自己做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做遵纪守法的公民,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更是成为一个外交学院学子的崇高追求,秦书记希望唤起学生们心中的君子意识,公民意识,以规则要求行为,以思想提高觉悟。 此外,秦书记对“文章”进行了广义解释,在做学问层面对同学们提高了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借辛弃疾词赋谈人生境界,论全球视野,阐释了勤奋与灵感之于一个大学生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关系,秦书记的讲话充分结合了现实状况与个人感悟,深入浅出,振聋发聩,引发了同学们的沉思。 秦书记的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的与书记互动,提出了很多现实甚至尖锐的问题,这也很好的反映了秦书记的报告激发了大家的思维。从创新意识与读书方式的交流,到对我国外交相对“软弱”的看法,秦书记妙语连珠,对同学们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本次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会也在热烈的会场氛围中结束,同学们也为秦书记渊博的学识,优雅的举止,深邃的思想而折服。
2013-09-16【导读】 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视察外交学院沙河新校区,并为学院亲笔题词“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温总理在我院演讲时,深情寄语外交学院“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我院招办特邀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秦亚青教授诠释外交学院一流办学理念。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及视频。 学生刘畅: 各位考生,家长,老师大家好!秦书记好!再过几天,各地高考志愿报名就将开始了,很多同学都对外交学院表示关注。去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周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铜像揭幕仪式。他为外交学院亲笔题词“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在演讲中,温家宝总理也对外交学院寄予了厚望,他说“外交学院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的外交事业”。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秦亚青教授。 秦书记好!请您结合“四个一流”中的“一流理念”谈谈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秉承什么样的理念,有哪些特色? 秦亚青书记: 首先感谢这位同学,同时我也想说,刚才我们的背景就是温家宝总理的题词,这是我们学院最基本的理念。根据要求,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外交学院的办学秉承高度的意识,高度的责任,当然这背后支撑的,是一个崇高的理念。具体来说,我们知道,很多学生都想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贡献,那么外交学院也是这些学生报考的明智选择。从我们自身来说,要说理念,总结为九个字:“小规模,大视野,优人才”。我解释一下这九个字。 首先是“小规模”,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外交学院“规模小”。虽然我们现在有个很大的新校园,但是我们比起中国航空母舰式的高校来,我们就是一个小的、袖珍的学校。我们本科生就1000人左右,研究生不到1000人,这两个加起来,我们正规的学历学生不到2000人,这在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中,非常小的规模。我们学校在全国90年代后期大扩招时期没有扩招,这个“小”,是我们有意保留的特点,我们就是要坚持小的规模,即使我们的新校区已经开始启用,面积很大,并且很漂亮,但是从基本精神上,我们仍然坚持“小”。 第二,班级小。我们班级一般20人左右,目的是什么?培养精英,培养高端人才。就是通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每一堂课,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展示自己,这是在大课堂中出不来的,大课堂没有这样充分的交流沟通。我们把学生放在中心的地位,就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这种密集式的交流,这种充分的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仅增长了他们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小”还有一个层面,就是精。小比较容易求精。这个精,具体表现在外交学院,就是一个最基本理念:外交学院就是精英教育,中国的外交官就是精英,这一点我们长期以来坚信不疑。我们所说的这个精英教育,并不是说脱离了中国的社会实践,而是说能够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进行认真的、理智的、思考的这样一批优秀人才。由于我们小,所以我们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充分看到中国的顶尖精英人才是什么样子,然后他们就可以去学习、效仿、甚至超越。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小,基本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规模小,一个是班级小,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还有一个就是小而精,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理念。 第二个就是“大视野”。我们都知道《陋室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这个大家都很明白。小规模培养的是大视野的人才,这是我们第二个很重要的理念。这个“大”,大到什么地方,大到全球,大到天下,当然,首先是大到中国。我们这几个层次的“大”,要集中体现到我们培养的学生身上,那么这个“大”是什么意思呢?学校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培养人才,培养学生,使他们长知识、长能力、长见识的地方。所以说这个“大”,第一个层次就是这些学生,要做到胸中有祖国,胸中有世界,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在思维的时候,要有一种全球性的思维。你将来培养出来的外交官,连一个全球性的思维都没有,那你怎么为中国的外交事业服务,怎么为全球的和平事业服务,所以他们要有这种“大”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视野很开阔,气度很大,这些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我们绝不培养小家子气的学生,我们绝不培养有着狭隘意识的学生,我们就是要培养全球化时代下的全球性人才。 第二个层次上的全球性视野,就是要有一个全球性的知识。什么意思呢?就像过去有一位名人说的“跨东西文化,做天下学问”。是什么意思?我们外交学院培养学生,开设的课程,兼容并蓄,对于中国的情况,涉及中国的知识我们学生要了解。同时,对其他国家,对全人类的知识宝库,我们都要了解,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反映,我们也聘请很多外来的人开讲座。同时,我们把这种东西融入我们平时教学的一点一滴中。我们的学生要知中国,了解中国的国情,使我们有根基,我们的学生要知世界,使我们的视野更广阔,使我们的胸中永远有无限的风云,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世界所有的知识宝库中的精华,我们都希望我们所有的学生有所了解,能够受到启发。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未来都是要从事外交外事工作,从我们过去培养出的学生看,有很多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了,这些人才他们本身遍布世界各地。这些年我自己也到世界各地去过,发现有很多的学生,我感觉他们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他们后来在世界各地工作经历的结合,他们的言语、谈吐、举止,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世界视野。你想,我们为什么要组织那么多的活动,包括模拟联合国,包括礼宾礼仪大赛,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世界性的活动,目的就是一个,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从气度上、从知识上,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要表现出一种很大的视野。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只有那些有这样大视野的人才,才能真的为世界、为中国做出一些事情。 第三个,我们就谈“优人才”。优人才,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知道,全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报考外交学院,这样就给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可以录取一批本来素质就很好的同学。因为这个涉及到我们学校的整体招生,所以我也想在这儿感谢这些报考外交学院的学生。因为有他们,外交学院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才有今天的活力。优人才,就是从他们这批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于每一个人,采取一种关注式的、关切式的,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刚才我们说到小班教学,涉及到每一个学生,这种小班教学,我们深深意识到,除了对知识把握更好以外,同时也会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交流能力,通过不同的讨论、争论、辩论来提高自己,不仅仅是展示能力,也提高自己的一种思辨能力。我们想让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就希望他们在知识方面,在能力方面,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出一种优秀的品质。举例来说,这些年我们培养出了一些很优秀的翻译人才,这些人才,我们从表面上来看,他们是外交学院的学生,但是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支撑,有带他们的老师,有根据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特点进行培养,指导的老师,有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设计不同方案的同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培养出的人才,是一种优秀的人才,包括刚才提到的视野,也包括他们的能力、团队精神,我们将来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是在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展现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小规模,恰恰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很容易融合在一起,能够在知识、在气度、在风格、在为人、在团队精神、合作理念,还有中国君子各方面的气质,能够集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外交学院这样的一种氛围,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气度、优化的知识结构,具备各种能力的优秀人才,以便为中国的外交事业服务。 今年的高考刚刚过去,我知道很多学生都对外交学院很向往,因为这是一个培养外交官的地方,按照温总理的话说,这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我们这些年,也确实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外交官,几乎可以说,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的毕业生,就有我们的校友,我们为此感到很骄傲。我们也衷心祝愿今年报考外交学院的学生能够如愿以偿,能够到外交学院来学习,能够参与我们这个集体,将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贡献!谢谢! 访谈视频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4Buvzydzw/
2013-06-22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辩论公开赛”于2013年6月2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落下帷幕。该赛事是国际辩论教育协会(IDEA)在中国主办的最重要国际赛事。今年有超过55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辩手、近300支参赛辩论队伍参加了本届大赛。 我院英语系闫子豪和刘祥腾同学代表学院参加此次赛事。两位同学经过7轮比赛,进入总决赛,最终获得季军,并双双获得最佳辩手奖,这是我院在该项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中国选手组队在本次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本届大赛冠军由美国队获得,亚军由一支新加坡辩手与复旦大学辩手组成的开放队获得。在前五名最佳辩手中,我院辩手闫子豪和刘祥腾分获第三名和第五名,其中前两名由美国选手获得,第四名由新加坡选手获得。闫子豪由于表现出色,被邀请代表中国参加明年在美国举行的全美大学生辩论赛(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Champions)。现特向闫子豪和刘祥腾两位同学、指导教师杨悦副教授和英语系辩论队表示热烈祝贺。 近年我院英语系学生参加英语辩论比赛优秀成绩汇总 所 获 奖 项 学生姓名 赛事级别 2005年 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前培训及热身赛冠军 张 京 徐鸿达 国家级 2005年 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前培训及热身赛亚军 毛佳维 魏 旻 国家级 2006年 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冠军 张 京 徐鸿达 国家级 2007年 第十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牛晓牧 张雪雪 国家级 2008年 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陈 颖 国家级 2008年 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陈 颖 杨 海 国家级 2009年 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林莘莘 国家级 2009年 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二等奖 林莘莘 袁雅琳 国家级 2010年 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季军 王 博 严佳颖 国家级 2011年 第十五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杨 悦 章文雄 国家级 2012年 第十六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华北赛区亚军 葛 震 刘楚然 地区级 2012年 第十六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葛 震 刘楚然 国家级 2012年 第十六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 葛 震 刘楚然 国家级 2009年 北京高校英语辩论比赛冠军 王 博 严佳颖 省部级 2007年 第一届国际辩论协会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十佳辨手 刘婧雯 国际级 2009年 第四届北外•国际辩论协会国际大学生辩论赛FINALIST 严佳颖 王 博 国际级 2009年 第四届北外•国际辩论协会国际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 王方芳 国际级 2013年 第四届中国辩论公开赛季军 闫子豪 刘祥腾 国际级 2013年 第四届中国辩论公开赛最佳辩手 闫子豪 刘祥腾 国际级
2013-06-132013年4月11日,春风和煦,碧空如洗。伴着满园春色,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同志来到我院沙河校区参加植树活动。赵进军院长、郑启荣副院长、王帆院长助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负责人、中国艳丽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宝峰以及我院数十位教师和学生代表一同参加。 唐家璇同志在图书馆贵宾接待室听取学院领导介绍情况,一行人参观了图书馆,与正在自习的学生交谈,亲切询问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随后,唐家璇同志和学院师生代表一起在图书馆前亲手种下一株雪松、一株凯尔斯海棠,并在图书馆前景观石合影留念。之后,唐家璇同志来到校园广场向周恩来、陈毅铜像敬献花束。 唐家璇同志还在学院领导陪同下,参观了礼堂、学生宿舍、体育馆以及学生食堂,并兴致勃勃地与同学交谈,了解学生食堂的饭菜种类、价格以及食堂卫生等情况,对学院设施完备和良好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3-04-24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中,我院英语系房思寒同学(上图左一)代表外交学院参赛,经过三天两轮紧张激烈的比赛,房思寒同学发挥出色,荣获季军,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外交学院成为下届比赛的种子队,明年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 赛事背景:“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水平最高的大学生演讲赛事。第十八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于2013年3月22日-24日在福建厦门举行。经互联网选拔赛、校园选拔赛、地区选拔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国17个赛区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和泰国、韩国等国家的68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总决赛。最终冠亚季军分别为:辅仁大学吴柏德;清华大学沈悠;外交学院房思寒。 附:“近年我院学生参加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成绩汇总” 所 获 奖 项 学生姓名 2005年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亚军 张 京 2006年第十一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季军 徐鸿达 2007年第十二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三等奖 李 扬 2008年第十三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三等奖 王 研 2009年第十四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一等奖 王方芳 2009年第十四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托业最佳风采奖” 王方芳 2010年第十五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北京赛区 第三名 卓 星 2010年第十五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二等奖 卓 星 2010年第十五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北京赛区 第四名 严佳颖 2012年第十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京津赛区 季军 张雅欣 2012年第十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二等奖 张雅欣 2012年第十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京津赛区 一等奖 闫子豪 2013年第十八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京津赛区 冠军 房思寒 2013年第十八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京津赛区 一等奖 汪 鹏 2013年第十八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季军 房思寒
2013-04-11我院模拟联合国协会应邀组队参加第14届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代表队成员以突出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誉,其中来自2010级英语系的邱悦鑫同学更是凭借出众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获得本次大会的“杰出代表奖”(上图右一),成为本次大会中唯一获奖的华人代表,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赛事介绍: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由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协会、帝国理工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共同举办,在模拟联合国领域,它被誉为“三大最具学术交流价值的会议”。在2013年举办的第14届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以“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为主题,针对不同层次的代表,设立了共24个委员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500余名青年代表参会,其中华人代表约30人。
2013-04-02受外交部亚洲司委托,外交学院于2012年5月17日至31日举办“中美联合培训阿富汗青年外交官项目”。5月17日9:00,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培训开班仪式。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大使、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阿富汗驻华大使巴辛、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出席并分别致辞,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教授出席开班仪式。
2013-03-222013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有关内容和考虑”的记者会。会上,冷艳的美女翻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翻译神情专注,不露笑容神似赵薇,不少媒体摄影师的镜头都对准了她。这位美女翻译,名叫张京。她同张璐美女翻译一样毕业于“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 张京,2003年由杭州外国语学校保送至外交学院英语专业学习,2007年被外交部翻译室录用。曾获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冠军(与队友合作),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亚军。
2013-03-22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徐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外交学院新校区,出席周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铜像揭幕仪式。 1955年周恩来倡议成立外交学院并亲自题写校牌,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期间长期兼任学院院长。57年来,外交学院培养了包括近300位大使在内的大批外交人才,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铜像高4.5米,以1964年周恩来、陈毅一起出访南亚时所拍摄的照片为原型设计。 温家宝为铜像揭幕,全场高唱国歌,学生们深情朗诵了自己创作的配乐诗歌《永远的怀念》,表达对老一辈革命家、外交家的深切缅怀和投身外交事业、报效祖国的坚定志向。 温家宝在礼堂向师生们发表讲话。温家宝说,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温家宝说,中国走互利共赢的道路顺应了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挑战的唯一正确选择。近年来,我们倡议和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合作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也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了贡献。 温家宝指出,当前,国际热点问题成因更加复杂,变化更加快速,影响面更广。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判断,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福祉。 温家宝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影响广泛而深远。我们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与合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温家宝强调,我们要积极、主动、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扩大同各国的友好交往,增进相互理解。 温家宝寄语外交学院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全体师生要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向新的更高目标不懈努力。 温家宝最后说,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缔造了人民共和国,结束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也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我们要永远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范。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瞩目,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有着广阔的天地,我们要抓住机遇,团结一致,乘势而上,为推进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温家宝还会见了周恩来、陈毅的亲属和外交战线老同志,向他们和外交战线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国务委员戴秉国,唐家璇同志,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等出席了有关活动。
2012-09-12一块硬纸板就是他们所代表的国家权力;一张纸片后就是自己国家亿万人民的期待……7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在深圳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十五所外国语学校的200多名小“外交家”们相聚一堂,商议国际热点。 “2012外交学院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由外交学院主办,深圳外国语学校承办。外交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高校,此次是外交学院首次主办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也是会议首次落户深圳,今后每年将在深圳外国语学校举行一次,旨在凭借外交学院的高水平学术背景,以及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厚的模联活动底蕴,为更多的小“外交家”们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大会期间,学生们将模拟联合国的相关委员会,围绕“过去.现在.未来”的主题,热议众多国际热点问题,包括利比亚重建、非洲人权、机器人权利等问题都在小“外交家”的讨论之列。
20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