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校园动态old

我院2014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参观外交部

    2013年9月28日下午,我校优秀毕业生代表一行共25人在研究生部辅导员刘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外交部进行参观交流。经过近40分钟的车程,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雄伟庄严的外交部。
    此行参观的第一站便是外交部新闻发布厅——蓝厅。新发布厅位于外交部南楼三层,发布厅内最显著的标志是高5米、宽6米的蓝色巨幅背景板,背景板上镶嵌着白色世界地图轮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英文字样,寓意“胸怀中国,放眼世界”。正是在这里,中国外交部为国发声、为民立言,向世界传达中国政府权威的声音,阐述中国的立场。入座后,外交部干部司考试录用职称处张海涛处长向我们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安排:观看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录片、宣讲、参观、交流互动、合影留念。
    在第一个环节中,一段5分钟短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的成就,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祖国的外交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日益深化,同主要大国的协调合作全面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实力不断上升,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挑战,我国更是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和作用持续上升,深入开展对外交往,增进理解与友谊。大力开展领事保护与服务,坚定维护海外利益。这段短片,让我们有机会更加全面、真实和立体的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外交外事人员的忠诚奉献。如习主席所言,外交官是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服务,外交官的工作需要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忠诚,需要高度的奉献与坚守。
    在第二个环节中,外交部干部司孙祥华参赞向同学们介绍了外交工作情况,外交部的人才培养以及成为一名合格外交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等。其间,孙参赞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十年前一位老大使的离任报告中的一句话,令我不能忘怀:‘这辈子当外交官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我无怨无悔,如果还有一次生命,我还愿意当中国的外交官’。”他时常回想这段话勉励自己。在谈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时,孙参赞用简洁的数十字向我们提出了如下要求:靠得住,有本事,能合作,肯奉献,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孙参赞的一席话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们从孙参赞的讲话中深切感受到了一位资深外交官对祖国外交事业无比的热爱和对我们青年人殷切的期望。随后,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孙宁副处长介绍了翻译室的主要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培训体系等。孙宁副处长用“湖面的天鹅”来形容翻译室同仁们的工作。我们在各大重要国际场合见到他们的身影,毫无迟疑的为国家领导人提供最精准的翻译,犹如湖面优雅的天鹅,殊不知,在这背后日日夜夜勤奋的付出,犹如水下毫不松懈奋力划水的红掌。经孙处长的介绍,我们对“翻译国家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他们的工作充满敬意。
    紧接着,同学们分两批次参观了新中国外交历程图片文献展。展览以编年图片纪实的形式还原了新中国外交历程中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宝贵的历史图片记录下每一个重大的时刻,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文本、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到奥运外交,从中美关系到海外撤侨等,这些重大历史时刻仿佛发生在昨日,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各校代表井然有序的参观、积极提问,同学们从中增长了见识,对新中国外交历史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结束参观后,新闻司的两位青年业务骨干李科、金旻旼同我们进行了愉快的互动交流。他们介绍了新闻司的职能、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外交人员应具备的时代性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参与感。上海姑娘金旻旼入部8年,她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大学生向一名外交官转变的亲身经历。她见证和参与了博鳌亚洲论坛、G20峰会、十七大、两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工作的筹备和开展,2009年到2011年,她亲历了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关系从谷底到逐渐抬头至最终回暖时胡锦涛主席对加拿大的正式访问。外交小灵通微博、微信平台的开设,外交服务站的广播播音员的角色,她亲历了种种,个中辛苦自不必多说,但更多的是与喜悦,与众外交部同仁一同参与和书写外交事业历史的成就感。
    交流互动中,同学们也就如何报考外交部各个方向,考试流程、面试调剂等问题进行了咨询,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干部司的领导都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同时,我院同学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受到了各位领导的赞许。会后,同学们分批次在蓝厅前合影留念。
    下午17时许,我们结束了此次外交部之行。回程的路上,同学们畅想未来外交部的工作,也更加坚定了报考外交部的志愿,外交官们的忠诚、奉献与团结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同学。同时,我们深知,想要投身外交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充分准备,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争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