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于2016年3月18日—20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我院英语系大一唐杰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赛。在强手如林、竞争异常激烈的总决赛中,唐杰同学发挥极为出色,力压群雄,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 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是国内最权威、影响力最广、比赛规模最大的英语演讲比赛。经互联网选拔赛、校园选拔赛、地区选拔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国20个赛区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和泰国、韩国等国家的69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总决赛。 在3月18日的全国半决赛中,主题是Two Cheers for “Made in China”唐杰同学以饶有趣味的演讲内容、激情又不失稳重的即兴演说和敏捷从容的问答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从全国34名地区赛佼佼者中脱颖而出,以小组第二的优异成绩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 3月20日上午,全国总决赛拉开帷幕。本次主题来源于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The world is too much with us,唐杰同学作为1号选手,顶住各方压力,从容开场。他将自己家乡西塘多年来点点滴滴的变化娓娓道来,以此展开对现今中国古镇文化保护话题的深刻思考。在接下来的即兴演讲与问答环节中,唐杰同学也凭借自己流利的口语、敏捷的思维发表了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保护的看法,并机智准确地回答了提问评委颇有难度的问题。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大赛官方组委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形容他“演讲如行云流水般舒畅”。最终,唐杰同学成功夺得大赛一等奖。 在备赛过程中,我院英语系演讲团队的教师一直为该赛事提供全过程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每年都积极参加此项赛事,并在全国和地区级赛事中取得丰硕战果,获奖连连,这极大地鼓舞了我院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也是对英语系演讲课程和团队训练的充分肯定。 在此特向唐杰同学表示热烈祝贺!感谢外交学院“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指导教师所进行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向演讲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教师及学院相关部门!
2016-03-242016年3月1日,中国外交培训学院揭牌成立仪式暨开学典礼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礼堂举行。国务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部长王毅、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中编办副主任李晓泉、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出席仪式,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主持。 杨洁篪国务委员对中国外交培训学院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组建中国外交培训学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外交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办好中国外交培训学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准确把握学院建设的政治方向,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按照外交外事人员培养成长的客观规律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学院在全国外交外事人员培训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推动党和国家外交事业发展和外交外事队伍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王毅部长在讲话中表示,外交部将深入领会中央精神,以为党和国家外交事业培养培训人才为宗旨,积极打造适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的外交外事培训平台,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机制体制,全力抓好学院建设。 外交学院院长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院长秦亚青指出,中国外交培训学院的成立,对于国家外交外事工作及外交学院的发展意义重大,只有不断提高外交外事人员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维护好国家利益,实现和平发展合作。 2015年12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批准,同意外交学院加挂中国外交培训学院牌子,承担全国外交外事人员、国际职员后备人员培训,以及相关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
2016-03-032016年1月12日,我院院长秦亚青教授以及副院长兼科研处处长孙吉胜教授出席了在外交部南楼举行的外交部“重点合作智库工作总结会”。会上,外交部公布了六家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员单位成为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主持会议并讲话,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王亚军、副司长黄铮以及6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出席。郑泽光代表外交部和王毅部长对以上重点合作单位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各单位在政策研究、国际智库合作等方面对中国外交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听取了各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对未来的合作方向和方式提出了部署和建议。王亚军介绍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总体思路和2016年的主要工作。
2016-01-212015年12月28日下午,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栏目组与外交学院团委合作,走进外交学院进行了年终特别节目的录制。本期节目以“共话中国外交2015”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前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我院副院长王帆教授作为嘉宾参加,对过去一年的中国外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一年我国外交面临的局势进行了展望。 本期节目围绕2015年的中国外交进行了回顾并对2016年中国外交进行了展望。嘉宾、主持人与观众三方互动,为话题的展开与深入搭建了有效平台。四位嘉宾就2015年中国外交战略转型和中国外交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朋友圈”的扩容以及新国际局势下的大国博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观众来自于外交学院各个年级和院系,均为深切关心中国外交、关注国际时事、了解中国境况的青年学子。录制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互动,提问内容涉及如何面对全新领域专业性议题、中俄关系在新国际环境下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公共外交怎样应对各种挑战等,具有较高专业性与学术性,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优秀的外交素养以及对中国外交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我院学子良好的青年形象与风貌。 节目录制完成后,栏目组对外交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本活动为我院学生提供了与外交领域重量级嘉宾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加深了外交学院学生对国际局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发挥了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本期特别节目的播出也将扩大我院在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使我院“中国外交官的摇篮”盛名远播。 2016年1月2日(周六)8时50分,上海东方卫视播出了此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反映强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节目链接: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48298601/fa356aa4683449c2a5f893e420ffb7d6
2016-01-062015年10月18日上午,由我院团委主办、院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新闻发布新常态”第九届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在沙河校区礼堂圆满落幕。来自复旦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16所高校、50余名选手参与了本届比赛。院党委副书记张瑱莅临决赛现场并出席了闭幕式。 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由我院首先发起和主办,自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是我院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的重要第二课堂。本届大赛以“新闻发布新常态”为主题,旨在考查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交流能力、礼宾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五大基本功,努力让高校大学生了解新闻发言人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此次大赛评委阵容强大,应邀出席的评委有: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前斯洛文尼亚大使、前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外交部团委书记李平一,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高飞,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新闻发布工作负责人姚秉成,我院党委副书记张瑱。同时,大赛组委会还邀请到了中国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北京日报、国际先驱报、中国新闻网、北京电视台等诸家媒体来对大赛进行报道。 本次大赛实行平行赛制,打破了以往预赛---决赛二级赛制的传统,让所有参赛队伍于同一个赛场进行角逐。大赛赛程一共由一个热身环节与三个正式环节组成:“闪亮登场”(赛前自我介绍)、“基础问答”(客观题综合能力测试)、“妙语连珠”(演讲)与“唇枪舌剑”(模拟新闻发布)。模拟新闻发布环节仍是大赛的一大传统亮点。每队推荐一名选手就某一时事专题进行120秒的主旨新闻发布,并回答由其他高校选手组成的记者团的现场提问,该环节主要考验选手搜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 各高校代表队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由南开大学代表队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空军工程大学首次参赛,但其精彩突出的表现为他们赢得了“最佳新闻团队”称号。本次大赛还设置了两项个人奖,空军工程大学的樊伟获得了个人“最佳新闻发布”奖,南开大学的朱萌、中国政法大学的晏尔凡、吉林大学的王一淼和外交学院的秦谦获得“优秀演讲家”称号。 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一路走来,在全国各高校和社会各界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为热爱外交、新闻事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加深了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新闻发言制度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内外新闻与时政知识、扩大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具有渊博时政知识、经济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外语技能的,熟知新闻发言规则的优秀新闻发言人。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作为外交学院特色赛事之一,一届届的成功举办与赛制的不断更新也说明了组委会的日渐成熟和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大赛结束后,中国新闻网、环球网、China Daily对大赛进行了详细报道,新浪新闻、凤凰资讯、网易新闻中心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中国新闻网报道: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10-18/7575493.shtml 环球网报道: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5-10/7791567.html Chinadaily 报道: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5-10/19/content_22222209.htm 院团委 2015年10月26日
2015-11-022015年10月18日上午,由我院团委主办、院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新闻发布新常态”第九届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在沙河校区礼堂圆满落幕。来自复旦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16所高校、50余名选手参与了本届比赛。院党委副书记张瑱莅临决赛现场并出席了闭幕式。 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由我院首先发起和主办,自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是我院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的重要第二课堂。本届大赛以“新闻发布新常态”为主题,旨在考查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交流能力、礼宾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五大基本功,努力让高校大学生了解新闻发言人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此次大赛评委阵容强大,应邀出席的评委有: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前斯洛文尼亚大使、前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外交部团委书记李平一,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高飞,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新闻发布工作负责人姚秉成,我院党委副书记张瑱。同时,大赛组委会还邀请到了中国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北京日报、国际先驱报、中国新闻网、北京电视台等诸家媒体来对大赛进行报道。 本次大赛实行平行赛制,打破了以往预赛---决赛二级赛制的传统,让所有参赛队伍于同一个赛场进行角逐。大赛赛程一共由一个热身环节与三个正式环节组成:“闪亮登场”(赛前自我介绍)、“基础问答”(客观题综合能力测试)、“妙语连珠”(演讲)与“唇枪舌剑”(模拟新闻发布)。模拟新闻发布环节仍是大赛的一大传统亮点。每队推荐一名选手就某一时事专题进行120秒的主旨新闻发布,并回答由其他高校选手组成的记者团的现场提问,该环节主要考验选手搜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 各高校代表队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由南开大学代表队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空军工程大学首次参赛,但其精彩突出的表现为他们赢得了“最佳新闻团队”称号。本次大赛还设置了两项个人奖,空军工程大学的樊伟获得了个人“最佳新闻发布”奖,南开大学的朱萌、中国政法大学的晏尔凡、吉林大学的王一淼和外交学院的秦谦获得“优秀演讲家”称号。 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一路走来,在全国各高校和社会各界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为热爱外交、新闻事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加深了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新闻发言制度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内外新闻与时政知识、扩大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具有渊博时政知识、经济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外语技能的,熟知新闻发言规则的优秀新闻发言人。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作为外交学院特色赛事之一,一届届的成功举办与赛制的不断更新也说明了组委会的日渐成熟和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大赛结束后,中国新闻网、环球网、China Daily对大赛进行了详细报道,新浪新闻、凤凰资讯、网易新闻中心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中国新闻网报道: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10-18/7575493.shtml 环球网报道: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5-10/7791567.html Chinadaily 报道: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5-10/19/content_22222209.htm 院团委 2015年10月26日
2015-11-022015年9月13日上午十时,“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隆重举行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外交部王毅部长、钱洪山部长助理、教育部有关领导、北京市有关领导、外交部相关司局领导、兄弟院校有关领导、外交学院第四届董事会董事、校友代表以及师生代表700余人出席纪念大会。王毅部长代表外交部发表重要讲话,外交学院秦亚青院长代表外交学院发表讲话。有关方面领导、兄弟院校有关领导、校友代表及师生代表也分别发表讲话。大会由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同志主持。 王毅部长出席校庆纪念大会 王毅部长为英国学者巴里·布赞教授颁发外交学院荣誉教授证书 王毅部长为新加坡学者王庚武教授颁发外交学院荣誉教授证书 秦亚青院长在校庆纪念大会上讲话 校庆纪念大会嘉宾 王毅部长接受学生赠送的校园文化衫 王毅部长在食堂与学生共进午餐 纪念大会后,王毅部长看望慰问广大学生,在食堂与学生们共进午餐,进行亲切交流。
2015-09-15为使新生家长更好的了解学院情况, 9月6日下午2:00我院在沙河校区礼堂召开了2015级本科新生家长会。会上,郑启荣副院长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学院的基本情况,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回答了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家长会的召开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肯定。 学生处 2015年9月6日
2015-09-159月7日上午,秦亚青院长、袁南生书记、郑启荣副院长、江瑞平副院长、徐赤宇副院长、王帆副院长、张瑱副书记等学院领导在各部门领导、院系老师的陪同下看望了新生。 院领导分别看望刚入住沙河校区的新同学,并与部分同学进行了亲切的交谈。秦亚青院长、袁南生书记分别代表学院对新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关切地询问同学们对于新生活是否适应,对于学院的新环境是否满意,生活和学习上是否有困难,并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环境,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努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处 2015年9月7日
2015-09-159月7日上午8:00,我院沙河校区举行了新学期升旗仪式,秦亚青院长、袁南生书记、郑启荣副院长、江瑞平副院长、徐赤宇副院长、王帆副院长、张瑱副书记等学院领导、教职员工及学生共1300余人参加仪式。 升旗仪式上,秦亚青院长代表学院党委及全体教职员工向2015级新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全体同学提出了希望和新的要求。秦院长指出,外交学院长期以来,始终肩负着我国外交外事工作的巨大责任。几十年来,学院为祖国输送了大批的外交人才,遍及世界各地,涉足各个领域。秦院长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延续我院的优良传统,同时,始终坚持“求真”的学术态度,为有朝一日为祖国的外交外事工作作出贡献而努力。 学生处 2015年9月7日
2015-09-152015年9月6日,是我院2015级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一张张写满好奇、兴奋和期待的新面孔让外交学院焕发出新的活力。校园里到处红幅招展、彩旗飞扬,呈现出一派喜悦的景象。 上午9时,我院迎新工作进入高峰期,大量新生前来报到,整个迎新现场人声鼎沸,到处都有迎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一丝微笑,一声问候,温暖着每一个新生的心,使新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外交学院大家庭的温暖。现场还设置了新生绿色通道,绝不让一个家庭经济贫困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 学院高度重视迎新工作,郑启荣副院长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向院系老师和学生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嘱咐大家要以饱满的热情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迎新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学生处 2015年9月6日
2015-09-15第十八届“外研社·京东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于2015年5月18日至24日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院英语系二年级苏雨欣和马知遥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加此次比赛。经过整整一周的激烈角逐,两位同学凭借缜密的推理分析能力、出色的应变能力、流利的英语表达、诙谐精湛的辩论技巧征服了决赛共9名评委和所有在场观众,最终斩获冠军。这是继2006年英语系学生问鼎该赛事冠军以来再次夺冠。特此向苏雨欣和马知遥同学、指导教师杨悦副教授、冉继军副教授及外交学院英语辩论协会表示热烈祝贺!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创办于1997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口语赛事之一。在本次比赛中,来自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华中、东北六大赛区的108支辩论队、共216名精英辩手经过校选赛、地区赛的层层选拔,最终闯入全国总决赛,进行英辩角逐。在全国总决赛中,选手们需经过8轮循环赛才能成功晋级淘汰赛,再经过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以及半决赛的淘汰赛角逐进入最终决赛。辩题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国际关系、经济、法律、教育以及其他时事热点问题,要求辩手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背景以及优秀的逻辑思辨能力。 近年来英语系辩论队屡创佳绩,曾获“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冠军、季军、一等奖、最佳辩手等奖项,在一些国际赛事,如国际辩论协会国际大学生辩论赛、中国公开赛等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英语系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英语系于2011年开始开设《英语辩论》课程,由杨悦副教授与冉继军副教授共同授课,开始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英语辩论教学。2012年,在英语系的组织下,由学生负责管理的英语辩论协会成立,面向全院招收协会成员。目前,英语辩论协会已有来自全院各系20余名成员,每周进行定期训练,并邀请校内教师、往届优秀辩手以及校外资深培训师或辩手进行练习指导。2013年,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成立,负责与英语学科竞赛相关的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建设、常规训练和赛前集训、科研活动和课程建设等活动。英语辩论团队的五位教师负责常规训练,并组织学生在重要赛事前参加多次辩论热身赛,提升实战能力,对比赛常规培训形成有益补充。 我院英语辩论团队再次问鼎国内最高英语辩论赛事冠军,这一成绩的获得与学院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对辩论赛事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衷心感谢向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提供支持的所有学院领导、教师及相关部门!同时感谢英语辩论团队的教师以及英语系往届优秀辩手们提供的赛前辅导和培训! 近年来外交学院学生参加英语辩论比赛优秀成绩汇总 时 间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获奖情况 获奖学生 赛事级别 2005年 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赛前培训及热身赛冠军 张 京 徐鸿达 国家级 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赛前培训及热身赛亚军 毛佳维 魏 旻 国家级 2006年 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冠军 张 京 徐鸿达 国家级 2007年 第十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牛晓牧 张雪雪 国家级 2008年 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陈 颖 杨 海 国家级 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陈 颖 国家级 2009年 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二等奖 林莘莘 袁雅琳 国家级 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林莘莘 国家级 2010年 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季军 王 博 严佳颖 国家级 2011年 第十五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杨 悦 章文雄 国家级 2012年 第十六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赛区亚军 葛 震 刘楚然 地区级 第十六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葛 震 刘楚然 国家级 第十六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葛 震 刘楚然 国家级 2013年 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闫子豪 刘祥腾 国家级 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闫子豪 刘祥腾 国家级 2014年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赛一等奖 黄启凡 黄梓豪 国家级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赛二等奖 苏雨欣 杨清茹 国家级 2015年 第十八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冠军 苏雨欣 马知遥 国家级 其他英语辩论赛事获奖情况 2007年 第一届国际辩论协会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十佳辨手奖 刘婧雯 国际级 2009年 北京高校英语辩论比赛冠军 王 博 严佳颖 省部级 第四届北外•国际辩论协会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季军 严佳颖 王 博 国际级 第四届北外•国际辩论协会国际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王方芳 国际级 2013年 第四届中国辩论公开赛季军 闫子豪 刘祥腾 国际级 第四届中国辩论公开赛最佳辩手奖 闫子豪 刘祥腾 国际级
2015-05-26[CCTV-24小时]2015年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幕 青年代表:国际事务 我有话说 网页链接:news.cntv.cn/2015/05/08/VIDE1431014520319702.shtml
2015-05-12第十八届“外研社·京东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赛区总决赛于2015年4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华北赛区总决赛是该项赛事全国六大赛区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角逐。来自北京、山东、河北、天津七十多所高校的140多名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 我院英语系苏雨欣和马知遥同学代表学院参加此次赛事。两位同学经过7轮比赛,最终获得一等奖。马知遥同学获得最佳辩手奖。特此向两位同学及指导老师杨悦副教授表示热烈祝贺。苏雨欣和马知遥同学将代表外交学院参加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预祝他们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015-04-23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会期间,我院亚洲研究所承办的 “东盟共同体:一体化的新起点”分论坛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东屿宴会大厅成功举行。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出席分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我院院长秦亚青教授与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院主席、柬埔寨前副总理兼外长诺罗敦·西里武亲王、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Tan Sri Rastam Mohd Isa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前董事长李若谷、国家开发银行运营总监王革凡五位嘉宾就东盟共同体建设、中国与东盟关系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分论坛由中央电视台杨锐主持,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率亚洲研究所相关人员参与了论坛相关活动。 在主旨发言中,王毅部长高度评价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就与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与友谊。王部长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东盟的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愿意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对话合作,以实际行动协助东盟缩小内部的差距,实现东盟的整体发展。为了让中国与东盟关系走得更稳更远,王部长提出了要筑牢双方的政治安全互信基础、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以及着力推进人文交流。为了共同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与人文基础,王部长提出了包括支持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建设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在嘉宾发言环节,秦亚青院长就中国与东盟关系、南海问题等发表了看法。秦院长表示,中国与东盟是相互支持的,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强调“协商一致”的东盟方式共同打造了安全和稳定的地区环境。在南海问题上,秦院长认为,双方要坚持双轨制的解决方案,要通过和平与理性的谈判来解决问题。包括中国与东盟在内的所有各方都要努力,才能把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3月29日,秦院长还应邀出席了由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主持的主题为“智库在决策中的作用”的圆桌讨论会。 秦亚青院长与江瑞平副院长在出席分论坛期间,就东盟一体化与中国—东盟关系接受了相关媒体的采访。
2015-04-012015年3月28日,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特别报道》节目,解读习近平主席博鳌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详情请见:news.cntv.cn/2015/03/28/VIDE1427515080982323.shtml
2015-04-012015年3月18日下午,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参赞何塞 · 安东尼奥 ·贝内迪克多 · 伊鲁印(José Antonio Benedicto Iruiñ)一行访问我校,与外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师生进行交流。 外语系西班牙语专业负责人姜曙老师向何塞参赞一行介绍了外交学院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学校基本情况,尤其是我校新设西班牙语专业的有关情况。在各级领导和校内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外语系西班牙语专业首批招收了19名学生。目前师生协力,效果彰显,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姜老师向参赞一行介绍了我校西语专业开展国际交流的初步设想。 何塞参赞则介绍了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的情况及所开展的工作。他对我校西语专业发展颇为关心,询问了西语专业师资、招生、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毕业出路等情况。他介绍说:今年他们还将在中国国内举办西语教师培训班并组织中国教师参加在西班牙开设的培训课程;此外,还将举办中国西语专业和非专业学生西班牙语作文比赛。有关我校西语专业学生交流事宜,参赞答应帮助寻找专业对口、的确能学有所得的学校。 其后何塞参赞一行在教学楼406教室与西语专业19名学生进行交流。四位同学上台演示了他们平时在课间开展的情景模拟对话练习。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参赞一行的称赞。随后,参赞直接用西语慢速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了学生为什么学习西班牙语、西班牙与中国之异同等问题并介绍了其履新后在中国的见闻和一些有关西班牙风土人情、文学、电影等方面的情况。其介绍简洁明了、诙谐风趣,引发了在座师生的阵阵笑声。 何塞参赞首访我校及西语专业,加深了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对我校及我校西班牙语专业的了解。他表示一年后要回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进展情况。 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已向我校外语系西班牙语教研室提供了五月上旬在西班牙举办的为时十天的西语教师培训班的一个名额。此名额为今年给中国高校教师的八个名额之一。
2015-03-202015年2月4日至6日,第13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Philip C. Jessup Moot Court Competition)”中国区选拔赛(英文)于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经过六个月的准备以及三天的紧张比赛,我院代表队最终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最佳书面陈述奖(反方)第一名。同时,我院学生洪梓琳和张冰各自荣获 “最佳辩手奖”。 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是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ILSA)”主办的专业性法律辩论赛,创办于1959年,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模拟法庭竞赛。该比赛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对国际公法的学习与研究,并通过模拟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审判来加强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在过去的50多年间,共有超过100多个国家的900多所法学院参赛。该赛事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诺贝尔奖”、“奥斯卡奖”。比赛要求各参赛队在对案例和相关国际法规则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的前提下,以英文为工作语言,分别代表原告与被告写作起诉状和答辩状,并对该案件进行口头辩论。 本次中国赛区选拔赛规模宏大,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内的全国顶尖法学专业院校都派代表队参加了这次比赛。本次比赛主题围绕民族自决权和国际条约法等国际法问题展开,是对各高校国际法和英语教学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数十位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法官、律师、专家学者担任本届比赛的法官。比赛完全以匿名方式进行,使得比赛的公平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我院代表队由国际法系苏明忠老师和王佳老师负责指导,并由李璐怡、李潜等上一届参加该比赛的同学们进行辅助指导,国际法系学生张冰、洪梓琳、陆麒宇、景一宁、尚珮璇、陈伊丽作为队员参加比赛。本次比赛从2013年9月开始预选到2014年2月进行比赛,历时近6个月。在备赛过程中,6名队员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析案情、查阅资料和相关案例。为了查阅资料,老师和队员们不仅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图书和电子资料,还多次前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图书馆查阅。由于比赛分为书面和口头两部分,组委会要求1月14日前提交诉状。队员们放弃了提前回家过春节的机会、牺牲了休息时间,在学校撰写和修改起诉状和答辩状。在口头比赛前,两位老师和队员们几乎牺牲了全部的休息时间进行练习,反复演练和模拟,经常从清晨练习到深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为参加比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此次比赛能够取得全国团体一等奖、最佳书面陈述奖(反方)第一名和两个“最佳辩手奖”的好成绩,国际法系感谢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后勤办、财务处、后勤总公司、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处等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后勤办领导为比赛团队提供的支持,感谢学生公寓的老师以及在寒假准备比赛期间提供宿舍的同学们,特别感谢苏明忠老师和王佳老师为比赛而牺牲假期悉心指导,感谢在撰写诉状过程中为队员们提供过宝贵建议的国际法系老师和同学们,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Jessup小组的老师和同学们。
2015-03-20由我院牵头成立的“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于2014年12月20日正式揭牌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新实践以及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新难题与挑战都急需加强对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我院在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学术梯队、学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我院对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优势。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高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的要求和外交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按照王毅部长提出的要努力把外交学院打造成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排头兵的要求,我院牵头成立“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并诚挚邀请外交部、中联部等国家决策部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著名研究机构以及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共同促进和引领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 “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将充分发挥我院各学科所长,紧密结合外交部、中联部在实践资源、政策需求和研究引导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优势,以实现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和服务国家外交实践为宗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交叉创新,占据前沿,填补空白,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与一流智库、高质量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层次的公共外交平台。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浪网对“中心”揭牌暨成立仪式进行了采访,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人民网国际频道与教育频道、中国日报网、环球网等权威网站,中国新闻网、网易、中国网、凤凰网等主流门户,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等学术和教育专业媒体纷纷对“中心”揭牌暨成立仪式进行了报道。 相关报道链接: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2/20/c_1113717177.htm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2014年12月21日): http://tv.cntv.cn/video/C10598/765dd572739a4af3bb692fae10682f64 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1日第8版):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12/21/nw.D110000gmrb_20141221_4-08.htm 国际在线(CRI):http://gb.cri.cn/42071/2014/12/20/7211s4812014.htm 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14-12-20/172831308616.shtm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4-12/20/content_2794516.htm 人民网: •国际频道: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220/c157278-26245550.html •教育频道:http://edu.people.com.cn/n/2014/1221/c1006-26246938.html 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4-12-21/content_12922342.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zx/xjg/201412/t20141221_1450744.shtml 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412/t20141220_608124.html 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12/21/content_30472762.htm 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4-12/5268791.html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41220/42761471_0.shtml 网易:http://news.163.com/14/1220/19/ADUBUNIU00014JB5.html 海外网:http://world.haiwainet.cn/BIG5/n/2014/1220/c232591-21570768.html
2014-12-262014年11月10日,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在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圆满结束。而在这次欢迎晚宴中,在来自23所北京高校,2280名志愿者中,来自外交学院英语系大三学生朱冠臻脱颖而出,接到来自习近平主席和彭丽媛夫人的邀请函,享受国宴。而就在国宴上,他也以志愿者的身份现场帮助外宾翻译。 “说实话收到请柬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激动的。”11月10日下午,朱冠臻收到了请柬,看到邀请函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的落款,朱冠臻觉得这是对他这段时间外交学院志愿者领队工作最好的肯定。 在APEC会议志愿者里,朱冠臻经验丰富,他不仅是外交学院101名志愿者的领队,负责学生诉求、接车以及各种反馈;还是国家会议中心会场志愿者保障组组长,负责协调会场保障组ABC三组人员调配以及机动安排,“三个小组主要负责协调U盘拷贝、文件打印、PPT切换以及包括各种话筒应急准备。” 从2014年6月开始,朱冠臻已经是APEC第三次高官会会务服务组组长,朱冠臻说,自己在此次会议后向老师提交了一份完整的志愿者服务报告,这也为他在这次APEC志愿者服务打下了基础。“我父母也觉得我很棒,尤其是我能够参加国宴,他们也希望我再接再厉,我18岁入党,能在20岁的年纪享受国宴,是很幸运的。”朱冠臻说,习主席讲完话,举起酒杯邀请来宾共饮的时候,他也举杯,但是他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以外交官的身份出现在国宴上,而不再仅仅是志愿者。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