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各位考生,家长,老师大家好!秦书记好!再过几天,各地高考志愿报名就将开始了,很多同学都对外交学院表示关注。去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周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铜像揭幕仪式。他为外交学院亲笔题词“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在演讲中,温家宝总理也对外交学院寄予了厚望,他说“外交学院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的外交事业”。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
秦书记好!请您结合“四个一流”中的“一流理念”谈谈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秉承什么样的理念,有哪些特色?
秦亚青书记:
首先感谢这位同学,同时我也想说,刚才我们的背景就是温家宝总理的题词,这是我们学院最基本的理念。根据要求,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外交学院的办学秉承高度的意识,高度的责任,当然这背后支撑的,是一个崇高的理念。具体来说,我们知道,很多学生都想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贡献,那么外交学院也是这些学生报考的明智选择。从我们自身来说,要说理念,总结为九个字:“小规模,大视野,优人才”。我解释一下这九个字。
首先是“小规模”,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外交学院“规模小”。虽然我们现在有个很大的新校园,但是我们比起中国航空母舰式的高校来,我们就是一个小的、袖珍的学校。我们本科生就1000人左右,研究生不到1000人,这两个加起来,我们正规的学历学生不到2000人,这在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中,非常小的规模。我们学校在全国90年代后期大扩招时期没有扩招,这个“小”,是我们有意保留的特点,我们就是要坚持小的规模,即使我们的新校区已经开始启用,面积很大,并且很漂亮,但是从基本精神上,我们仍然坚持“小”。
第二,班级小。我们班级一般20人左右,目的是什么?培养精英,培养高端人才。就是通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每一堂课,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展示自己,这是在大课堂中出不来的,大课堂没有这样充分的交流沟通。我们把学生放在中心的地位,就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这种密集式的交流,这种充分的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仅增长了他们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小”还有一个层面,就是精。小比较容易求精。这个精,具体表现在外交学院,就是一个最基本理念:外交学院就是精英教育,中国的外交官就是精英,这一点我们长期以来坚信不疑。我们所说的这个精英教育,并不是说脱离了中国的社会实践,而是说能够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进行认真的、理智的、思考的这样一批优秀人才。由于我们小,所以我们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充分看到中国的顶尖精英人才是什么样子,然后他们就可以去学习、效仿、甚至超越。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小,基本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规模小,一个是班级小,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还有一个就是小而精,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理念。
第二个就是“大视野”。我们都知道《陋室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这个大家都很明白。小规模培养的是大视野的人才,这是我们第二个很重要的理念。这个“大”,大到什么地方,大到全球,大到天下,当然,首先是大到中国。我们这几个层次的“大”,要集中体现到我们培养的学生身上,那么这个“大”是什么意思呢?学校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培养人才,培养学生,使他们长知识、长能力、长见识的地方。所以说这个“大”,第一个层次就是这些学生,要做到胸中有祖国,胸中有世界,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在思维的时候,要有一种全球性的思维。你将来培养出来的外交官,连一个全球性的思维都没有,那你怎么为中国的外交事业服务,怎么为全球的和平事业服务,所以他们要有这种“大”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视野很开阔,气度很大,这些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我们绝不培养小家子气的学生,我们绝不培养有着狭隘意识的学生,我们就是要培养全球化时代下的全球性人才。
第二个层次上的全球性视野,就是要有一个全球性的知识。什么意思呢?就像过去有一位名人说的“跨东西文化,做天下学问”。是什么意思?我们外交学院培养学生,开设的课程,兼容并蓄,对于中国的情况,涉及中国的知识我们学生要了解。同时,对其他国家,对全人类的知识宝库,我们都要了解,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反映,我们也聘请很多外来的人开讲座。同时,我们把这种东西融入我们平时教学的一点一滴中。我们的学生要知中国,了解中国的国情,使我们有根基,我们的学生要知世界,使我们的视野更广阔,使我们的胸中永远有无限的风云,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世界所有的知识宝库中的精华,我们都希望我们所有的学生有所了解,能够受到启发。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未来都是要从事外交外事工作,从我们过去培养出的学生看,有很多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了,这些人才他们本身遍布世界各地。这些年我自己也到世界各地去过,发现有很多的学生,我感觉他们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他们后来在世界各地工作经历的结合,他们的言语、谈吐、举止,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世界视野。你想,我们为什么要组织那么多的活动,包括模拟联合国,包括礼宾礼仪大赛,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世界性的活动,目的就是一个,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从气度上、从知识上,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要表现出一种很大的视野。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只有那些有这样大视野的人才,才能真的为世界、为中国做出一些事情。
第三个,我们就谈“优人才”。优人才,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知道,全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报考外交学院,这样就给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可以录取一批本来素质就很好的同学。因为这个涉及到我们学校的整体招生,所以我也想在这儿感谢这些报考外交学院的学生。因为有他们,外交学院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才有今天的活力。优人才,就是从他们这批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于每一个人,采取一种关注式的、关切式的,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刚才我们说到小班教学,涉及到每一个学生,这种小班教学,我们深深意识到,除了对知识把握更好以外,同时也会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交流能力,通过不同的讨论、争论、辩论来提高自己,不仅仅是展示能力,也提高自己的一种思辨能力。我们想让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就希望他们在知识方面,在能力方面,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出一种优秀的品质。举例来说,这些年我们培养出了一些很优秀的翻译人才,这些人才,我们从表面上来看,他们是外交学院的学生,但是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支撑,有带他们的老师,有根据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特点进行培养,指导的老师,有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设计不同方案的同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培养出的人才,是一种优秀的人才,包括刚才提到的视野,也包括他们的能力、团队精神,我们将来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是在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展现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小规模,恰恰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很容易融合在一起,能够在知识、在气度、在风格、在为人、在团队精神、合作理念,还有中
今年的高考刚刚过去,我知道很多学生都对外交学院很向往,因为这是一个培养外交官的地方,按照温总理的话说,这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我们这些年,也确实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外交官,几乎可以说,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的毕业生,就有我们的校友,我们为此感到很骄傲。我们也衷心祝愿今年报考外交学院的学生能够如愿以偿,能够到外交学院来学习,能够参与我们这个集体,将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贡献!谢谢!